我校举办中层领导人员学习贯彻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会——教育部专家深度解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党委组织部4月15日下午,我校举办中层领导人员学习贯彻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集中培训班。
阅读全文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
2025-04-22
,Alexander Brasier
,海洋楼203
,科技处
英国阿伯丁大学国际“孙枢奖”获得者Alexander Brasier学术报告通知
-
2025-04-26
,张红雨
,逸夫楼901会议室
,科技处
“石话石说”——地质学分析测试方法系列学术报告
-
2025-04-23
,王璐研究员
,逸夫楼616
,科技处
“岩石圈构造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之二百八十六次
-
2025-04-23
,Bakhtiar Nurtaev和Nosir Shukurov研究员
,逸夫楼616
,科技处
乌兹别克斯坦地质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Bakhtiar Nurtaev和Nosir Shukurov研究员学术报告通知
北地新闻
-
212025-04
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暨学术年会召开
-
212025-04
工程技术学院与德威土行孙工程机械(北京)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并挂牌产学研合作基地
-
182025-04
“青春地质 邀你同行”湖南省地质院2025年人才引进专场座谈会暨宣传推介会在我校举行
-
182025-04
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2025 年工作会议召开
-
172025-04
我校董海良教授荣获国际矿物学协会杰出成就奖
-
172025-04
副校长刘大锰带队赴中国地质科学院座谈交流
-
162025-04
我校参加2025年全国地质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
-
162025-04
学校定点帮扶化隆回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段大祯一行来学校座谈交流
-
162025-04
内蒙古地质矿产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欣一行来校座谈交流
北地科学
Geosciences Research科学研究是研究型大学活力的基础和源泉,
科技创新能力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以传承和创新为己任的北京地大,
适应国家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面向地球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
立足“双一流”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需要,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
不断增强师生创新意识,积极寻求科研发展新的增长点。
-
2025-04-21|科学研究院|浏览: 270
许磊:元古宙中期海底氧气绿洲与广泛水柱氧化的辨识:以~1.44 Ga铁岭组增氧事件为例【GSA Bulletin】
-
2025-04-21|科学研究院|浏览: 212
汤冬杰:中元古代末期浅海氧化与冠群多细胞真核生物快速崛起【GSA Bulletin】
-
2025-04-14|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浏览: 441
李亚林:青藏高原中部羌塘地体白垩纪-渐新世构造变形、剥露历史与地貌演化【GSA Bulletin】
-
2025-04-14|能源学院|浏览: 226
李清全:基于动态热影响体的裂缝性地热储层传热快速数值模拟【SPE Journal】

北地教育
EducationsCUGB
学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实施“地质锤、罗盘、放大镜、草帽”一体化育人工程,完善通识教育体系,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培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新时代地大学子。

-
《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学校始终坚持“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既富科学思维、又有人文素质,既具健全人格、又承担社会责任的合格人才……
-
《研究生教育质量2023年度报告》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改革,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
本科教学简报(2022年第1期)
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基础地位,形成“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体系。
-
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2019—202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振兴本科教育,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专项规划,制定本计划。
数说北地
71年来,学校历经了创建、发展、搬迁、重建和振兴的曲折办学历程
-
1952
建校
-
13
院士
-
18
杰青
-
1775
教工
-
16
学院
-
50
专业
-
16
博士后
流动站 -
17452
学生